书画家编辑家“三峰”拔萃刘灿章
谢景田
刘灿章从黄河之南的淮河岸边走来,从部队转业进入专业编辑行列,河南大学编辑研究生毕业。凭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事业执着地追求,成为全国同行业为数不多的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王铎书画艺术专家,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特聘书画家、清华大学文人画特聘教授、河南警察学院特聘教授,更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建社二十多年来数门兼擅的书画家、编辑家,被誉为“三峰”拔萃。
惊回首,一个攀登成功者,必有一个越险破关,所向披靡的非凡经历。刘灿章先生,笔名三沧、咸竺。1954年农历3月8日出生在河南省淮滨县芦集乡新庄村。作为农家的孩子,灿章十岁开始干农活。上学背草筐,下学养头驴。要强的他从播种到收获学成一把好手,应是根札农村生活中人。从小就开练了勤奋吃苦的性格。其时他上过两年私塾的父亲就给他写了十几个楷书大字,还找来从报纸上刊登的徐悲鸿、齐白石的画让他临摹。并给他讲述书圣王羲之和唐朝画圣吴道子的故事。他勤学苦练,指头上磨出了茧子。现在看他的右手拇指比左手拇指大了一圈儿。也由于他长年横式书写大幅长条,因无人抚纸,六尺、八尺、丈二纸两头用震尺压平,书写时右腿持重,站出了一个大疙瘩。刘灿章告诉记者:“学生时代主要练的是楷书。有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和欧阳询的《九成宫》,我都是临了上千遍。因为当时家里穷买不起纸,我父亲收集一些旧报纸,墨没了就用水写。挂在屋檐下晾干,反反复复地写,报纸都变成漆黑一团。”
后来中国那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可他的毛笔却派上了抄写大字报的用场。复课后,他的笔写得更欢了。到了中学的时候,他的楷书、隶书都有了出色的长进。
1972年冬天,刘灿章应征入伍,也是部队首长看上他有一笔好字,排除干扰将他招到部队的。来到巴山蜀水间,受到当时部队官兵的喜欢,立过三等功,多次授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始因为他有一手好字画,被分配为电影放映员,绘制幻灯片子,办宣传墙报,都是如鱼得水。当时他兵站、哨所到处跑,那壮观的江峡雄峰,美丽的花草树木,在刘灿章心中萌发了诗情画意。
贵人指引,艺入正途。刘灿章先生贪婪地描山画水。有幸的是,他结识了驻军附近著名书画家孙竹篱先生。孙先生给他讲笔墨、构图等规律并及时指点迷津。刘灿章回忆说:“拜孙老先生为师,他对我影响主要在书画的意境上,创新上。我体会到一个书画家学习传统的优秀技法,落脚点是形成自己的创作风貌,就是个性的展现。”
事有凑巧,1983年秋天,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先生一行到四川西北山区写生。刘灿章有幸被派去随行照顾陆先生。这样与大画家如影随行,刘灿章也现场速写,随时讨教,受益匪浅。这些情景刘灿章记忆犹新:“我和陆先生以及上海的其他画家一行七人坐在当时四川广元清风峡的船上,沿江观光两岸的山水。我就把自己的速写本拿出来写生,请陆先生指点,然后他在我的速写本上写上‘弹性’二字,实际上就是指出我绘画线条的生硬,使我在书法绘画一直困惑不解的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
这样刘灿章随同陆俨少先生,游明月峡、清风峡、登剑门关,一路写呀画呀!沟通自然,不断加深着对“弹性”的理解和运用。刘灿章激动地说:“比如说剑阁道中的汉柏,有上千年的历史,高大入云。树干苍劲,枝叶遮天蔽日。它和小柏树是不一样的,因为小柏树象个伞形;但是这老柏,枝干有的像龙头一样,有的像飞凤展翅,给人一种美,一种大丈夫之气。所以一个画家理解了自然与自然沟通,就能给自然传神。”
一旦拜师,处处得教。刘灿章先生转益多师,在与孙竹篱、陆俨少两位书画大家的交往中,还领悟到了“引书入画”的真传。这为他后来山水画中的“草书入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然他的书法也渐趋佳境。也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书画家评论家邵大箴给他书画集序中所写:“刘灿章君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与绘画编辑家。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勤奋和有思考的书画家。很有意思的是,他一面钻研书法艺术,一面醉心水墨画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机会得到名家孙竹篱、陆俨少等人的指点迷津,加上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又登绘画之堂奥,创作了不少山水、花鸟画作品。读刘灿章的水墨作品,最突出的印象是颇得文人水墨要领,格调清新,布局大方,笔墨洗练,笔线遒劲有骨力,墨色丰富有韵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刘灿章的画路较宽,这既反映在能花卉、能山水,也表现在善于驾驭笔墨,根据不同题材、不同情景和创作时的不同情绪,巧用不同笔法墨法。”
入出经典,道发自然。其实刘灿章先生一开始就笃志:溶入自然,深探传统艺术大海,淘到开拓自己艺术的“金箍棒”。他师承历代书画经典大家,广涉约取,炼技修道。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责编他参与1997年9月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铎绘画珍品》一书的编辑工作。从中大量汲养到了王铎国画的精华。也就是道法自然的山水,梅兰竹菊的神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王铎虽画不如书,但仍不失当时画坛的一座高峰。尤其是王铎博采众长,山水富有巨然平淡天真之神气,李唐深山万壑磅礴之雄气,李成烟林清旷萧疏之清气,范宽峰峦浑厚雄强之大气,米芾烟树变化万方之逸气。同时王铎创立了用笔练达,笔简意深,逸气风神,水墨化境的独特风格。再说王铎梅兰竹菊等洒脱中透有拙味,飘逸中不失凝重,流露着文人画的情趣,寄托着画家的希望。王铎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产量颇丰,因此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高妙。这些都给刘灿章先生增强了审美的营养,提供了升华的启迪,注入了创造的活力,助推刘氏画风必将日臻妙境。
《书法导报》副总编、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姜寿田说得好:“刘灿章先生在河南书坛乃至全国书坛都有很好的口碑。从书法创作上讲,刘灿章先生是河南取法王铎有着代表性的书家。他是以王铎的连绵体而著称的,他草书里面有一种蓬勃的才气。他学习王铎以书法主题的立场进入绘画创作,延续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刘灿章的绘画恰恰运用自己的草意,书法的笔意,他不是画画,而是写画。他不强调专业的造型意识,他的画表达了一种自由的审判意识。同时这种书法的自由意思和他的自然的审美观打通,山水画的自然境界就是要有自然的宇宙意识,师造化。在刘灿章的绘画中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不是纸上的丘壑,而是表现出现实生命的一种生动感,这与他早年在四川饱览山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的绘画有一种自然意识和由草书笔法而带来的自由笔法意识。”
刘灿章为了为取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特意从国外高价买来高端相机,走遍名山大川,拍下上万张图片,还积下了数千张写生素描。刘灿章深悟,这只是观物取象,还必须用老子的“无”、“虚”的审美哲思去审美观照,也必得去探求庄子的“虚室生白,惟道集虚”“朝彻”“见独”。艺术哲理之“道”,贵在“集虚”的地方。还是唐代司空图说得明白,好的诗贵在“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必定“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再通俗点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其实书画亦然。可见“虚白”足以把审美引向极致,才能在“虚白”处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才能令人审美出独特的神韵高境。这样“含道应物”、“澄怀味象”(南朝宋山水画家宗炳语)的过程是为了达到“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东晋画家顾恺之语)。也就是说,艺术家首先必须解读审美意象这个审美理论的核心作用。刘灿章深知,审美意象中包孕艺术家的审美活动成果。美不是单纯的对象的物象,而是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融汇了与之契合的自家情意,激发感悟,驰骋想象,而创构的审美意象。浅言之,意象是物象和象外之象虚实结合,在艺术家心灵中与情意结合的结果。意象之外往往留有许多空白,“计白当黑”,让欣赏者用想象和人生阅历来化解,体味到其中无限的意蕴。其中象外之象使得意象的创构凭借想象力超以象外而得其环中。就像庄子说的“象罔”找到了“玄珠”一样,得到了艺术之“道”。这样,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造就刘灿章先生自己丰阔的审美心胸,睿智的审美观照,而最终技进乎道,产生刘氏自己风格的灿烂华章。悟化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创作的《溪山幽居图》,有高、中、低三个层次,有高远、深远、平远三画法,还有古老苍松在屋旁举盖,更有房前一圆桌三把空方椅。审而美之,且不说三三之间都有老子的“虚无”空白可弛骋审美想象,也不说蕴含天圆的桌。仅就寓意地方的椅中三把空空的方椅而言,就可悟其审美的意象。可能来三位古人,可能是三位今人,或者外国人,或中国人,也可是工农兵,也会是商学哲,也会是科学家,也会是艺术家,或是游人,或是老中小,或男或女,或是不同民族的人,就是三个臭皮匠也抵一个诸葛亮,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如画三个具体的什么人,那就绝对直白死了,不可妙得审美意象。然而“虚位以待”无疑成就了“无中生有”在艺术上的创新,正所谓“不画一人,尽得风流”。
画外功夫画内功,隐隐犹闻鼓雷声。他画的山水气韵生动,巍峨苍茫,灵秀神奇。特别是他那幅由12张八尺整幅连成的巨幅国画山水《江山无尽图》,是刘灿章先生佳构巨制的代表。其叠嶂凌天,飞瀑流泉,松风云涛,气象万千,大有泰山之壮严,华山之险峻,黄山之奇秀,峨嵋之壮观,嵩山之雄浑,太行之磅礴,尽倾了他痴情山水之心慧。还有他为中国关工委爱心行八周年公益庆典大会特邀创作的丈二山水画《长城连云 黄河奔海》无不彰显了他绘画之风神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导报》总编辑王荣生曾这样说:“灿章于书画创作,几十年来孜孜以求,耕云种月,废纸三千,终于使其技艺大进,臻入高境。其书其画如其人、其诗、其酒,大气豪放,痛快淋漓。
专注王铎书法,此举一鸣惊世。刘灿章先生在河南美术出版社到编辑专业后,对出版社的专业驾轻就熟。在编辑和主编《青少年书法》杂志的十五年中,他根据青年和少年学习书法的特点创建了《青年版》和《少年版》,书法杂志办得风生水起。开始他就追根求源重点研习过梁朝著名画家袁昂评价: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特别梁朝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论书启》中所论:“比世皆尚子敬书”的经典之作。并临研唐朝张旭、怀素,深得旭迟涩、厚方,素疾圆、瘦劲之神,还渐悟“颜筋柳骨”之法,也探究宋朝黄庭坚“长枪大戟”古篆入草和“巧点散花”之趣。后来他又反复研究明末清初王铎的草书,深悉启功评王铎“五百年来无此君”,吴昌硕称“有明书法推第一”,沙孟海誉王为“中兴之主”,日本推崇他为“神笔”,从而一爱不可收。因此1996刘灿章先生就策划了《王铎书法全集》五卷本。1997年开始收集资料,由于这部选集涉及国内外一些文博单位和收藏家,要编辑好这部空前巨著,工程浩大,困难重重;但是刘灿章与其团队迎难而上,终于拿出了校样。当他们把校样送到沈鹏先生家里审定时,沈老对这套书作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个别书法作品的真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灿章同时把自己学习王铎创作的草书作品拿出来请教沈老。沈老就连连说:“字写得很好!过去咱接触少,没看到你字写得这么好!”并给他指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后来沈老在给《刘灿章书画选集》序中写道:“为了王铎书法出版尽力的刘灿章,写草书分明也受到了王铎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形成时兴的‘套路’,而具有了率真的特质。这也是刘灿章所说‘求其自然’的体现吧!”
《王铎书法全集》5卷本2001年出版,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收入王铎书法作品最多而全新的一部大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书法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权威评论家周俊杰说:“灿章这么多年,给河南书画界出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光这一套《王铎书法全集》出版,开创了中国出版社出版全集之峰。《王铎书法全集》出版是个滥觞。书法界出版全集都是由河南省美术出版社开始的,灿章在这里面起了关键作用,功劳是非常大的。”自然《王铎书法全集》5卷本荣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编辑出版奖”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刘灿章先生在编辑《王铎书法全集》成功后,又特意主编出版了《王铎草书精品》十卷本和《王铎行书精品》。有关王铎书集陆续出版,国内外很多爱好者和有关单位纷纷收藏,因此连续多次重版。后来还在《中国书法》等权威刊报上对王铎书法和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探讨和评论。特别是于2005年6月刘灿章先生应上海书画出版社的约请,又出版了王铎书法研究专著《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代研究王铎书画艺术的一部扛鼎之作。还是一位全国著名书法评论家说得好:“灿章主要学王铎草书,因为王铎继承了‘二王’ ,这是中国帖学的一个主线。到王铎也算一个高峰,一般很多评价‘后王胜前王’,说明王铎的艺术成就要比王羲之还要高。因为王铎还能写他的小楷,他的隶书,还有篆书,好多那些行书,象《拟山圆》,从全面成就上看,以王铎为老师,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这里且不争论王铎是否胜过“二王”。就说刘灿章深知:学习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大家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王铎临“二王”,但无真迹,都是后来名家摹的,特别是双沟填墨,无疑于比葫芦画瓢,神采会受损的。试想《兰亭序》王羲之事后再写多遍都赶不上即兴之作,要是仅临摹本而能取胜吗?宋朝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诗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而王铎却炼好了金丹,那就是透过摹本看到了本真。学经典是学其精神法度,不是光摹形式,仅有其影子。明代董其昌说“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这是临和创的关系。临经典的目的是为我所用,为我创作创新,而不是光“合”经典,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要“神离”,形成自己的风格,彰显其新的神采。作为大家的王铎敬畏经典,如沙孟海所言“一生吃着二王”,但从不作书奴,选定比较接近王羲之真迹的集字的天下第一碑帖《圣教序》主动反复意临,不追求像原帖,临时就“离”激发出灵感,悟变出“神”来。尤其刘灿章通晓:南朝萧子显所论:“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唐代李邕所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晚唐僧人书法家释亚栖所说:“若执法不变,终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梁启超名言:“美术有一个要素,就是表现个性。”在编临王铎和其他各种书体的经典中深受点化,必悟化变革,正像孙悟空还要炼就“七十二变”战胜“八十一难”一样,艺术家只有修成“神变”的正果,才能异古殊今,独树一帜。其实书圣王羲之就是变革“白云体”而成功的。这样深受王铎变革沾溉的刘灿章乐此不疲,就使得自已的作品日新月异。再者刘灿章洞悉卫夫人《笔阵图》是书艺的标准,但她的弟子好像有的没有写出来,不知是我们孤陋寡闻没看到还是没有传下来。仅例“竖如万岁枯藤”,王铎写出来了。还有蔡邕创的“飞白”艺术,也未见其真迹,王铎也写出来了。这时刘灿章心想我也要写出来,但决不能像王铎那个样,也不去像“八法散圣 字林侠客”徐渭那个样,要写出独自风格那个样。周俊杰评论道:“灿章那个线条质量也很好,起伏跌宕,章法的疏密,黑白的处理,都很有特点。除了草书之外,还有隶书及其它的书体也都很有成就。”
从编辑研究王铎书法的作品中刘灿章先生无疑悟化了神足气完的书艺,特别是那“少壮持重老来狂”的草书。他精准把握住王铎不同其前古代草书大家的四个特点。
一、是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刘灿章悉识康有为名言“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东汉崔瑗有《草书势》,东汉蔡邕有《九势》,西晋卫恒有《四体书势》,王羲之《笔势论》等等。这都论明书法“势”的特殊重要性。因为‘势’突出的是动感,构成了书法艺术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标志和生命力。王铎自然倾力去实现变革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他曾精研过《兰亭序》体势,有萧散,也有紧结,更富自然之势,深谙王羲之在结体上无定势的高论。也深悟过米芾的险峻之势,苏轼的欹侧之势,黄庭坚的辐射之势等等。但他的书法势千变万化异彩粉呈。或起笔逆势,收笔折势,或顺笔取势,或因点画波动生势,或缩笔取势,或以侧取势,还有连续性动势,等等不一而足。“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做到了纵而能敛,势若不尽。正如清代马宗霍好评:“明人草书,无不纵笔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余者,未易语此。”因此王铎的书法就标新立异,充满着生命力,产生着震撼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刘灿章深晓书画是写意的。笔与意沟通的“势”就成了意的物化,意借势高扬。所以刘灿章先生研求“势”的变法,在“势上”搅尽脑汁做文章,善于悬腕运笔,则笔势无穷。综观其书画艺术,充满了“势”的活力,每每成就“势”的佳章。刘灿章先生为河南新郑2019年黄帝拜祖大典创作的巨幅(备份)行草书《祭文》,无疑彰显出他强势的功力。
二、是独特的笔法。刘灿章详悉王铎对中国书法的用笔中锋、侧锋、绞锋、藏锋、露锋、回锋、驻锋、散锋和刷抹等都有深刻研究。同时他对宋蔡襄的“勒”,苏轼的“画”,黄山谷的“描”,还有他推崇的米芾之“刷”都有自已的殊识。在古字结构中搜奇探奥,将经典笔法的亮点创变成自我的风格特点。这样刘灿章先生深刻把握王铎草书原以“二王”为宗,但他能变“二王”秀媚之姿而取雄强之骨,追求笔力的浑厚和结体的奇崛。同时他将“大王”的“内擫”和“小王”的“外拓”有机结合,面貌一新。王铎用笔主重“使转”,视“转笔”为达到书法高境的主要途径。王铎曾在《草书颂》内说明是从经典“屋漏痕”、“锥划沙”中获得的沉着“运腕使转”克服了笔法的浮滑而独标气骨。在米芾行书的恣肆奇险和凌厉笔势的基础上,贯以中锋用笔,饱满含蓄,将米芾的“刷”笔变为圆笔中锋使转之中,增强劲健之势。特别提按顿挫变换出人意料。刘灿章在掌悟王铎独特的笔法创构中,又研习了黄宾虹的五笔(平、圆、留、重、变),一直在不断探索笔法创变的“独特”上下功夫。比如刘灿章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翰墨情缘——河南大学名人手迹》上那幅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草书就足以说明他化用王铎“创变”用笔等生动的一个实践。
三、墨象万千,酣畅淋漓。尤其是开创“漲墨”的艺术,是他继承传统经典的创新。黄宾虹认为“浑厚华滋民族性”王铎是正传,他说“王维水墨,以浓墨蘸水,有渍墨法、破墨法。画家口诀,元人之后已失传,学者求之书法之中,王孟津得之。”可见黄宾虹所推崇“渍墨”就是王铎的“涨墨”。它是构成“浑厚华滋”的基础语境。刘灿章受王铎深悟和当代大家黄宾虹的“七墨”(浓、淡、破、波、泼、积、焦、宿)启发,用洗笔水倒在小瓮中封口收藏,巧将墨蘸“废水”用在书画中,幻化出神奇的墨韵效果。
四、是强烈的节奏感产生运动力和冲击力。刘灿章明悉,王铎在明晚期个性解放的思潮影响下,心脑愤涨。尽管后来降清沦为“贰臣” 被人垢病,内心十分压抑痛苦,就暗暗在书诗画艺术特别是书法领域表现他的倔犟性格 ,追求精神超越,专注书法创变,“饮食性命”誓为后人留下“好书数行”。因此王铎字法追求奇特的“造势”,例如曲线斜线的重用和点画变型夸张的贯穿等,使每个字具有动感。他的笔法力求独特的“奇变”,尤其大量使用“翻折”等,无不充满生命力。他墨法千变万化,尤以“涨墨”更是神采叠逸。他的章法从字间行间留白,错落摇荡,甚而运用奇异连接和二重轴线的连接,特别是字组连绵的“一笔书”等,都富有无限活力和冲击力。特别是他的长幅立轴创作启发后代“厅堂效应”和“展览体”的流行。
刘灿章深受王铎研学古人,修炼经典必“神变”,标新立异。在草书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上形成了自己结体紧密,连笔多多,一气呵成。墨色变化对比强烈,层次感丰富。在章法上疏密相间,参差错落;整体布局制造矛盾又化为和谐的风格。他2019年在北京一次重大公益活动中捐赠的巨幅大草《毛泽东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就再一次充分证明了刘氏雄奇豪放的艺术魅力。若综合评估当代“出版、研究、悟化王铎书画艺术”又自成一格者首推刘灿章先生,应当之无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导报》副总编孟会祥评得好:“刘灿章最擅长行草书。他行草书的取法对象,主要是王铎。刘灿章先生是王铎研究的专家,他成为写王铎能变化风格行草书的书法家,顺理成章。王铎是百科全书式的书法家,其行草书在整体磅礴大气的格调下,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立的面目,都隐括了前人的成就,而且有独立的探索。刘灿章在取法广泛和学而能用,用而能化方面,尤得王铎三昧。他的作品,则在王铎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碑派用笔的方法,显得浑厚老辣,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我多次见过刘灿章先生挥毫,用长锋、高执笔,写得相当轻松,纵横捭阖,不失中锋,确实有淋漓酣畅之感,我是相当佩服的。”
笔下阴阳,纸上太极。黄宾虹说“太极图是书画秘诀”。从刘灿章的书画尤其草书中分明看到其笔法章法墨法都富有阴阳。其实早在《易传·系辞上》就用“一阴一阳之谓道”,来概括群经之首《周易》的思想。阴阳文化可见也是书法的根本大法和至高境界。汉代书论大家蔡邕在《九势》中说得好“夫书肇法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还有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中的“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的确,刘灿章先生在书画特别是草书创作中深刻理解阴阳笔墨的迹化,在白与黑,静与动,实与虚,刚与柔的冲突中又成功化解矛盾。他通过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钤印,包括绘画用笔中的皴擦点染等,运气于毫端,力求点画之间、行列之间,块面之间,阴阳变化,气脉贯通。这样技进乎道,笔下“阴阳”变化,纸上“太极”凸显,势必形成刘氏独特风格。
碑帖融合,佳作轰动。刘灿章先生,这几年还编辑了《汉碑全集》、《龙门二十品》、《张海书法作品选》、《天下三大行书》等一系列图书,创造了全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经典范例。尤其受到学术界大家的赞赏。 当刘灿章先生等带着《汉碑全集》到了考古大家李学勤家,李老很震惊,他说这部书是功在千秋,功在世界,是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对中国书法的巨大贡献,是对中国文字考古的一个巨大贡献。张海先生看了《汉碑全集》之后说,因为《汉碑全集》的出版,往后有可能出现隶书的大家。当时中国新华社等新闻单位均报道了此书出版的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汉碑全集》六卷本荣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2006年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奖、2009年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出版编辑二等奖等相关奖项。自然刘灿章在编辑《汉碑全集》的日日夜夜每每沉浸在悟化汉碑各异的特色中:那结体端庄,波磔分明,骨肉匀称被誉为“汉碑三杰”之一的《乙瑛碑》;那端庄凝练,秀丽典雅、精严瘦硬的《礼器碑》;那刚柔相济,天然含蓄,遒劲秀雅的《曹全碑》;那古拙朴茂,厚重倔强,方严雄浑的《张迁碑》;特别是具有隶书结体,篆书笔意,行书情态,草书趣味,纵横奇肆的《石门颂》等等,透过刀锋看笔锋。同时他也探究过当代名家张海先生富含《石门颂》等古代经典基因,享有“创造力的实现”之誉的梯形草隶等,倍受潜汲墨化与帖、经等的熔炼。其隶书作品决非有些书家像这个似那个,而是跳出独立。像2019年他为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创作的巨幅隶书《祭文》呈现出古奥新韵,别开生面的刘氏样。
刘灿章先生被授予第五届河南省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称号。但是刘灿章并没有陶醉,他还正编辑《魏碑全集》这套巨著。沈鹏先生大加赞赏在他作品集序中写道: “刘灿章表示要着手编辑出版一套大规模的《魏碑全集》。我想这应是与《汉碑全集》衔接的姐妹篇,是书法出版大视野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康有为力主‘尊碑’,形成了他在碑学理论上的一大特色。历史上字体转换带动书学革命,魏碑作为从汉隶到今楷的过渡,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专门审理,必定会使书法史的研究出现新气象,也有利于当前书法创作的多元局面。我还相信,灿章的书法创作会注入新的元素。”在编辑和临练《汉碑全集》、《魏碑全集》尤其《龙门二十品》的过程中,铁打钢铸的碑力,淬火锻造了他书画的方圆遒劲,雄强超迈。同时他还在写经中历练颖悟,这样他于碑帖经中,入出拼搏,又和绘画融汇化迹,与时俱进。
刘灿章先生在编辑和学习中研文化修思想,又砚耕不辍地炼他的书画,修炼复修炼,修炼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刘灿章先生为了弘扬交流书画艺术升华个人书画艺术品格,还积极参与集体书画展并重视举办个人书画展。那是2013年春天,在河南博物院,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书法导报社、河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联合题签的“溪山无尽——刘灿章书画艺术展。”这次共展出刘灿章近年来的书画作品100余幅。
2014年10月31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等主办的“刘灿章书画艺术进校园作品展”在河南警察学院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刘灿章先生近期创作的书画力作五十余幅,包括行、草、隶书法作品和山水、花鸟绘画作品。当时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特意为本次展览题写展标。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鹏先生为本次活动题词“清凉心境”。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先生题词“清凉境界”。 再一次展示了他书画新境界,又一次丰富了校院师生文化艺术新生活。
2016年3月17日至3月21日,由中国台湾苗栗县头份市公所和印月斋易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在头份市中正馆展出。大陆应邀赴台参展的书画名家刘灿章等和台湾名画家参加联展和交流。先后有千余名台湾书画界人士以及群众参观了展览。3月16日台湾《中华时报》发表了高级记者谢景田撰写的《书画家编辑家“三峰”拔萃刘灿章》长篇述评。整整5天的展出,台湾各界观众反响强烈。台北市长柯文哲八十多岁的父母专程从新竹市赶来参观展览。台湾名流印月斋易学研究中心何国栋说,两岸文化艺术本是同根生,为两岸书画家在探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增进了两岸同胞兄弟情。
刘灿章先生还到过欧、美、亚、非等有关国家和地区交流和参展。
刘灿章先生交流和参展的艺术作品既有巨幅大构,也有小品等。书法作品有奇奥新趣的篆书,碑骨帖筋的楷书,高古权变的隶书,灵动劲健的行书。纵观他的草书,如同跳动的音符,翻滚的波涛,形成了挥洒自由,龙飞凤舞,大气磅礴,情态万千的个人风格。特别是他擅长奔放雄逸的狂草“一笔书”,时而惊涛裂岸,时而小桥流水,时而万马奔腾,时而老僧入定。可谓跌宕纵横,雄而不野,狂而守法,张驰有度,彰显着草书方家的风范。最是有关毛泽东诗词和部分自诗书的狂草作品代表着他的足迹和风向。刘灿章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之花鸟。其山水汲取传统之精华,融及南北之风格,笔墨老辣,韵味诗情,抒心写意,淋漓尽致,别开天地。
在编辑研究古今书法的探索中,在对书画名家的交流中,刘灿章先生对书法历史传承问题产生了新的感悟,提出了中国书法线变论。从中国书法各方面的延续和革新,技法的完善与开拓,流派的分支和兼容,风格的形成与丰富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受到沈鹏先生的指导和鼓励。刘灿章先生,不但在书画和编辑方面有大胆深刻的探索和总结,而且不断有佳作问世,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同反响。
中国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生前曾为他题词“业精于勤”。 张海先生曾题词“驰骋自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都曾为他的书画集写过序并高度赞赏。
中国书法“兰亭”终身艺术成就奖获得者、著名书画评论家陈方既先生在刘灿章先生书画作品集序中写道:“这是音乐,也是诗。”“我是在赏乐,我是在读诗,我有点沉醉感。”这应该是对刘灿章书画作品的至高评价。
刘灿章先生的书画和编辑出版的大量作品,尤其是他的草书在国内外不断获得大奖,他的书画墨宝曾被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政要和河南博物院等国内外有关单位和名家收藏。
艺无止境。刘灿章先生深悟有意境的作品,必然具有优美的意象,能够把欣赏者引导到无限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这需要艺术家终生的追求。刘灿章先生一路走来,墨水浸着汗水,悟化变革,不断出新。
俯仰之!刘灿章君:“我宗耶,宗我耶”!!一路走去,步步毅然闻雷声!!!
(作者:谢景田、高级记者、著名书画家、评论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中日文化友好亲善大使、曾采写普京、金泳三、海部俊树、罗格等重大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本文曾发表于《国际在线》、《华人桥》、《中国书画》、《河南日报》、《中华时报》等)